笔下文学 > 朕就是亡国之君 > 第一百七十五章 第一次盐铁会议

第一百七十五章 第一次盐铁会议



  朱祁钰肯定了朱纯在宣府之战中持节守正的态度,自然要奖励。



  其实文官们想拿到功赏牌,尤其是奇功牌和头功牌的机会,实在是太渺茫了。



  就朱祁钰所知,整个在京文官里,只有不到二十人在京师之战中,获得了头功牌。



  朱纯也是此次宣府之战中,唯一获得头功牌的文官,他抓了一个奸细。



  纯金的奇功牌,朱祁钰至今才授出了二十四快,宣府之战,只颁发了四块。



  于谦也是唯一获得奇功牌的文官。



  论功行赏是必然的,朱祁钰和杨洪就边军功勋的问题上,商量了很久,最终核定了功勋册。



  兴安从拿着了功勋册,查点了奇功牌三枚,头功牌三千两百四十七枚,齐力牌两万余枚,银二十五万两,赐服一千余套,马匹五百余匹,补给宣府。



  计省还没有挂牌成立,但是不妨碍计省的办事效率极高,在朱祁钰下达命令四天以后,内承运库的算账太监和户部度支部,就完成了对江南盐场的账目梳理。



  朱祁钰并未召开廷议,这次只是盘账,并不涉及到政策上调整,他在讲武堂召开了小规模的讨论会议。



  而这次的会议内容,就是大明的盐引。



  说是小规模,六部尚书、六科给事中,户部四部、都察院右都御史,悉数到齐。



  朱祁钰等到人到齐了,才拿着司礼监呈上来的奏疏和户部度支部的奏疏,来到了会议桌前。



  礼部尚书胡濙是第一次来到朱祁钰这个小楼,他颇为感慨,甚至有些缅怀。



  那时候的北京还不叫北京,叫北平,大明对燕王府和北平的称呼,都是北衙。



  太宗文皇帝就时常开这种小会,不过那时候,主要是讨论北伐诸多事宜。



  现在陛下也开始了这种小会,灵活的召集各部主事,了解天下事。



  “参见陛下,陛下圣躬安否?”众多朝臣待朱祁钰来到会议桌前时,赶忙行礼。



  “朕躬安。”朱祁钰将两本奏疏放在了桌上,示意大家都坐下,不必拘束。



  “陛下,天子不行无名之处,这讲武堂主楼仅仅悬挂一个山长牌子,却无匾额,是不是取个名字?否则不合礼制。”胡濙是非常注意陛下的礼制的,比如郕王府更名泰安宫。



  这种更名可不是随意更名,比如郕王府改名字前是绿瓦,改名之后是黄瓦。



  陛下在讲武堂时日繁多,这讲武堂的主楼,乃是天子起居之地,焉能一个主楼二字,就糊弄过去了?



  朱祁钰点头说道:“就叫聚贤阁吧,兴安,朕待会儿提字之后,做块匾额挂在楼下。”



  “是。”兴安俯首领命。



  他将两本奏疏放下,无不感慨的说道:“今天召集诸位明公前来,是因为朕打算仿前唐、前宋旧事,在户部重设盐铁部,主要就是盐铁燋煤生产规划之事,名曰计省。”



  大明朝廷财经事务,不能说没有,只能说聊胜于无。



  朱元璋在定鼎天下之后,北方民生调令,千里无鸡鸣,为此进行了大规模的卫所营建和屯田,为了休养生息,对于财经事务,几乎沿用了前元放权的状态,恢复民力。



  朱棣从永乐六年之后,就是整日里北伐、下西洋,内承运库有钱,户部哭穷,朱棣就从内承运库拿出来补贴一点。



  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了宣德九年,停止朝廷下西洋的活动,大明的财经事务,内帑也没了太多的进项,内帑补贴国帑再也不是定制了。



  大明,完全没有系统性财经事务的结构,唯独盐法办得有点声色,但已经开始日渐崩坏。



  于谦忧心忡忡的说道:“陛下,盐法兹事体大,这农庄法还在推行,就立刻推行盐法改制,臣以为有些操之过急了。”



  于谦深知陛下有些急于求成的心态,他很担心陛下急功近利,反而把良政变成恶政。



  朱祁钰摆了摆手说道:“朕没打算一蹴而就,今天只是效仿古时汉宣帝召开盐铁会议,讨论一下盐课之事,于少保多虑了。”



  于谦这才松了口气,陛下真的是越来越稳健了。



  汉宣帝的时候,召开了一场空前的讨论会,就是关于盐铁专营的诸多问题,进行了长达五个月的研究,而后经过两年多的定策,才最终确定了汉代盐铁专营四百余年的格局。



  朱祁钰只是让群臣议政,各抒己见,并没有打算立刻开始改革和推进政策。



  “开始吧。”他示意户部尚书金濂,先起个头。



  金濂拿出了户部的奏疏说道:“我朝盐法,乃是用的自唐肃宗时第五琦,行亭户之法,沿海办盐亭户得免杂徭,此制历代相沿,我朝亦是如此,洪武十七年,太祖高皇帝下旨,令各产盐地方,优免盐丁杂泛差役。”



  第五是一个姓氏,第五琦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时候,创榷盐法,此制沿袭沿袭到了大明。



  大明用的盐法是什么时候的?乾元元年、



  距离景泰元年,已经足足过去了六九十二年。



  这近七百多年,这盐法,就没什么变化吗?



  答案是没有。



  金濂继续说道:“自洪武十七年至今,这盐法就有多出混淆,究竟是免丁役还是灶田役,免多少,怎么个免法?各地方,是否相同?”



  “答案是,不知道。”



  “臣自领户部尚书以来,九月之余,一直在盘算大明的账目,陛下又给了些算账的太监,总算是盘清楚了。”



  “各地免灶田、免丁役各不相同,毫无定制。”



  王直眉头紧皱的问道:“也就是说,即便是户部尚书,也不知道各地盐丁生产了盐,可以免多少田,又或者可以免多少地亩的赋税,是这个意思吗?”



  金濂点了点头说道:“是这样的。”



  聚贤阁内,一片哗然,大家都是议论纷纷。



  大明的财经事务,始终处于一种可持续崩溃的状态,这种状态有多么的触目惊心,就是户部尚书都说不清楚,到底朝廷是怎么拿到盐的。



  财富即为权力。



  “臣多次和两浙巡盐御史邢昭沟通,终于算是大概摸清楚了这些盐场,免丁役免灶田役,大约算下来,每丁大约有二十五亩田地免赋税。”



  “每一丁可产多少盐?是谓日办三斤,夜办四两,无分昼夜寒暑之苦,皆以此为准。”



  “以全年三百六十日计,丁盐为一千一百七十斤,合小引盐五引又一百七十斤。”



  朱祁钰十分确信的说道:“全年休息不足五日,灶丁煎盐之苦,不分冬夏昼夜,比之工役,有何轻重?”



  “有司杂泛差役,全无优免,是以灶丁分力,额课常亏。”



  朱祁钰作为皇帝,他对盐课的意见是,盐丁太苦了,全年无休,灶丁整日煎煮盐田,其役远较民户、军户、匠户役为繁重,世人目之为苦役。



  而且有的部门,为了大规模的获盐,还广泛差遣私役,连朝廷规定的优免政策都没有,所以盐丁一年产盐常常有亏欠,但是这不怪盐丁。



  比如广东潮州府海阳县小江场正额田粮,都不给盐丁免除,盐丁这头熬盐,那边种地,其赋税徭役之重,当叶宗留-邓茂七起事之后,小江场的盐丁,就立刻杀掉了小江场百户长余必美。



  爷不干了!爷跟着一起造反了!



  朝堂明公们,面面相觑,只有工部尚书石璞一言不发,他手下四司主事,皆工匠出身,他十分清楚百姓苦楚,但是又能如何呢?



  正统十二年,石璞请奏,河东运司盐丁,除正役里甲该办粮草外,其余柴夫、弓兵、皂隶一应杂泛差役,皆应该免除。



  但是现在的稽王,当时的正统帝下的敕谕是什么?是淮扬二府各场灶丁,有欠税粮者,拘拿盐追。



  不仅不免,还要拒拿追缴欠盐。



  明公们的议论终于小了一些。



  户部尚书金濂继续说道:“诸位,这是一份运司、提举司,关于盐丁的一些数字,两淮、两浙、山东、福建、河东、广州海北、四川、云南等地,大明总计有盐丁三十万余。”



  “并不包括陕西灵州小盐池盐丁,数字太小,忽略不计,我大明盐丁三十余万。”



  “每年可产三亿二千九百零四万一千五百四十斤,折合小引盐当为一百六十四万五千二百零八引。”



  户部尚书金濂将一份做好的表递给了在场的所有人。



  朱祁钰这封表已经研究过和多次了,结合各地巡盐御史、州府县奏疏和漕运太监等监察,这个数据是有一些出入,但是并不会太多。



  户部尚书深吸了一口气说道:“去年一年因为征伐瓦剌,大同、宣府需粮,增加盐引开中,一共发三十年盐引,五百四十四万两千七百四十引。”



  “仅正统十四年一年,就欠了三百七十九万余引,大同米贵,一石米一两二钱,按一引大同府一石米价算,总计欠银三百四十六万两。”



  朱祁钰深吸了口气说道:“总共欠了多少?”



  “正统三年、正统六年、正统九年,总共欠银七百三十四万两银,现在还差着五百三十二万两银的盐。”



  正统一十四年欠的账,还得朱祁钰来还。



  大明此时才建国八十余年,全球大航海还未开始,白银还未大量流入中国,即便是朱祁钰的内承运库有钱,也只有两百万两左右。



  朱祁镇当了十四年皇帝,欠了地方多少?约等于两个朱棣的遗产。



  还?



  根本还不起。



  于谦眉头紧皱的说道:“那为什么这盐法,依旧适用,并非崩溃呢?这么个欠法,早就该一拍两散了才对。”



  “因为盐引,早就不是盐引了。”金濂回答了于谦的问题。



  若非此次陛下让内承运库的算盘太监拨算盘,算这笔账,他也只当盐引是盐引,可是盐引,早就已经不是盐引了。



  金濂十分确切的说道:“按照我们的算法,盐引应该价值一两二钱的白银,但事实上,此时的盐引,每一引大约价值一两五钱,南直隶等地区,皆用盐引买卖货物。”



  “盐引有价,大同一石米可得一盐引,折价一两二钱,但是在南直隶,盐引价高,往来货商,以盐引买卖。”



  为什么盐引,如此超发却无事呢?



  因为盐引更多的是充当货币在用。

 

(https://www.xbxxs.com/novel/BRqBt2.html)


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www.xbxxs.com。笔下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s://m.xbxxs.com/